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轉載)獨生子女的教養5

給一個人的童年找回失去的影子

張老師月刊/2006年/10月/346期

文:楊詠晴



在獨生家庭裡,由於父母面對的是一個孩子的成長,所以問題看起來總是特別的龐大、與眾不同。



張素美的六歲獨子大宏,常常在半夜溜到媽媽的床上。素美覺得,不可以讓大宏養成依賴父母的習性,所以一度非常堅持要大宏自己睡一張床。



「一開始,大宏百般不情願地上床睡覺了。」素美說,「凌晨三、四點,一個不留神,他卻已神不知鬼不覺地躺在我們旁邊了。要他回去睡,他就開始哭鬧,覺得自己很委屈,半夜裡,我覺得大宏很可憐,心也軟了;然而,另一方面,我又認為這樣對孩子不好。」



張素美的矛盾心境,代表著許多獨生子女的父母曾經擁有過的心情,素美試著分享:「我知道父母的教養態度和做法,肯定會影響他今後的生活,但就睡眠這件事時,我也不能確定我的堅持或妥協,對他來說會是最好的選擇。我嘗試和他談談,指出他行為裡的缺失,也試圖威脅、責罵他,但我就是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



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態度與做法,做得對不對,沒有人能斷定,可以肯定的是,素美與獨子的這場戲碼也會發生在其他的家庭裡,並不因為大宏的獨子身分而免。心理學家會告訴素美說:安啦,大宏不會因為多賴一天的床,日後就變成心理不正常的怪胎。然而,在獨生家庭裡,由於父母面對的是一個孩子的成長,所以問題看起來總是特別的龐大、與眾不同。



有位在兒童精神科執業的陳醫師表示,近幾年已看多帶著這類矛盾心態的父母來求診。她說,這是獨生子女的「特別座」。「因為,如果你有三個小孩,你沒有時間去想每個小孩在幹什麼,你們的床也不夠三個小孩溜上來睡。而且,孩子間也會產生一種約制的關係,比較不會有人闖進爸媽的房間。」父母要確定的大原則是自己的教養態度與行為守則能否帶給孩子安全與愉快。醫師認為,要像有很多孩子那樣去對待你唯一的孩子,但,回到現實面,說的當然容易一些。



親密關係裡的神經質



獨生子女的父母,常常會表現出某種程度的「神經質」。在好萊塢電影「親密關係」裡,莎莉麥克琳總會神經兮兮地以為躺在被窩裡的小孩沒有在呼吸,甚至要把孩子弄哭才覺得放心。幾個世代的觀眾看到這一幕時,總是捧腹大笑,但獨生子女增多後,我們輕易發現,神經質的「莎莉麥克琳們」也跟著增多了。如果你是獨生子女的父母,你最好回想一下自己的「神經質」;如果你是獨生子女,說吧,你有沒有被「弄哭」過?



我認識一個單親媽媽也只生了一個獨生女兒,她從孩子小時候就非常擔心「細菌感染」,平常,絕不帶孩子上各種公共場所,連例行的健檢,也不放心帶孩子上醫院,必須讓女兒簡直像是穿在「太空衣」裡才敢去醫院。這種父母還不在少數,還有人記錄了孩子每天的體溫和排泄狀況、所吃的食物、熱量……等,並且製作各種圖表,已算是徘徊在「疑病症候群」的準患者。



也有人在孩子誕生後,開始自以為是的以為「要用犧牲來承擔育兒的責任」,他們不再從事喜愛的活動,不再上音樂廳、劇院或看電影,甚至也不再上館子吃飯。過了幾年這種歲月,有位獨生子媽媽才用帶點後悔的語氣說:「我覺得生下獨子有點像在贖罪。」語氣裡,感受不到養兒育女的滿足感。還有位媽媽自孩子出世後即寸步不離,深怕孩子需要她時,她剛好不在身邊,而她的兒子今年才剛滿三歲。



心理學家建議,除了「犧牲」外,許多父母從沒有思考過自己的「新責任」是什麼。套句蘇珊.紐曼的話,「他們是對孩子過於急躁嗎?放任嗎?太嚴格嗎?太寬厚嗎?太包辦一切了嗎?總之,要考慮你養育孩子的方法,對待孩子時應該適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