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泥塑課小記



泥塑課不是就捏泥巴嗎?
捏泥巴課到底是什麼東西?
阿母聽到我在華德福小學裡面教孩子"捏泥巴"也很"搖頭",妳讀這麼多書都用到哪裡去了?就用來教小孩捏泥巴?

在幾個關於創世紀故事的蜜蠟練習之後,感覺他們已經準備好了
在開學後第四週,才正式與陶土相遇…


一、從『球』相遇

一開始我們的陶土初體驗要形成『球』
孩子們都好興奮
聽到要做球,
就有人將泥團開始像搓湯圓一樣的在泥塑板上猛搓

哇,親愛的,我們不是要搓大湯圓好嗎?
必須一次一次用指頭的力量,將陶土聚集,按壓出來
大概一個掌心大的球

「手好酸…」是不常用手指力量的孩子,一開始做球的感覺

好不容易做好了球後
我們到教室中間地板坐下圍圈
當我說要傳球,又聽到哀嚎聲四起;

有男生率先說:「我不要!那我就不知道我的球是哪一顆了啊!」

「可以不要傳我的嗎?」有女生小聲的提議

甚至看見有幾個小鬼靈精,企圖用指甲在自己球上面做點兒記號……
捨不得交付出去,那是對作品的依戀,還是對其他人的不信任呢?

傳遞過程,
每個人的手 都和全班每個作品交會,
試傳時,孩子驚奇說:「這顆好冰!」、「這顆好溫暖喔!」……
正是啊!
原來外表看似一樣的球,
每個人做出來的"質",竟然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在清唱歌聲中,開始傳球;
短拍傳自己,長拍傳向左側的人
小孩們又再一次驚奇,在球回到自己手心時,還記得是它
(就好像生產過的媽咪,即使在滿是嬰兒的BABY室,妳還能一眼就認出妳的寶寶!)

他們在每次球回自己手上時,都不免會忍不住小聲的脫口而出:「它回來了!」

感受自己作品與自己的溫度,與別人作品偶然相遇的感受。




二、二十位小天使的故事

第二次,我講了一個小天使的故事:

「天上有二十個小天使
(這個班有二十個孩子)

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

有一個熱心助人又嗓門很大、有一個很害羞卻很貼心
(就這樣我講了二十個不同孩子的個性,
但都沒有點出名字
孩子們一邊做、一邊不時抬頭望著四周的同學看,
也猜測我每次講的天使是哪一個同學
猜是我在說他/她自己的孩子,往往吃吃的笑著,非常開心的模樣…)
(我也藉此同時用來破除開學以來,該班一直有試圖試探新老師是不是認得他們的猜疑…)

這二十個天使個性不同,他們自由自在的在天堂遊戲飛翔,
(孩子在聆聽故事時,得先將泥團捏出二十片出來,
有的人捏成"片狀",凌亂的放在泥塑板上,
有的人捏成"小球"、卻排好整齊的隊伍,
有的人捏成"三角椎"的形狀,一叢一叢的…,非常有趣的展現)

有一天,一位大天使將他們集合起來,
說地球需要幫忙,
他們必須團結起來,才能擁有一個強大的力量…
(此時,我請孩子將二十撮泥土,一一聚合起來。
孩子們聚合的方式也很不同;
有的人將二十撮泥土快速揉成一團、
有的人硬是將全部排成一柱,成為擎天"比薩斜塔"!
有的人合起來還看得見一個一個的樣子、
有的人變成一顆沒有縫的球,
還有人怎樣也不願意將二十撮泥合而為一,她說:「我就是希望他們是分開的!」
隱約能看見孩子對自己vs班上/團體的關係與感受),

合在一起之後,二十位天使形成一道強而有力的光,
他們決定一起投胎到人間,
於是,這道光就筆直的射向地球的一處……
猜猜看他們會變成什麼來幫助人類?


這是我自己為這個班的狀態 所發想的故事
這次率先完成的是一個平常很有個性的小男生阿文,
他做的是一個茶壺,說:「他們人類可以將燙燙的茶水放到壺裡…」
看似平凡無奇的作品,卻展現出那份給出的勇氣

接著開始有人做出船、房子、碗……
我讓每個孩子出來陳述自己的作品
攸遊在自己的想像之中




三、不知道蛋

這次要將陶土變成『蛋』,
究竟要變成什麼蛋?

不知道!

老穌也不知道啊!

蛤?

我講了一個"不知道蛋"的故事,
那是幾年前我在國語日報發表的作品,後來被收於《文字雨》一書中(國語日報出版)

【有興趣者可點連結】↓
啊知@的故事/不知道蛋故事

我問孩子:「這個超厲害的蛋,卻因為自己內心充滿了恐懼害怕,而不敢"破蛋而出",各位同學,你們認為它到底是什麼?能不能幫助它破蛋而出呢?」

孩子們當然義不容辭!
我也充滿期待,
到底在孩子們的眼中,那顆"不知道蛋"是什麼?


孩子在故事之後,開始將陶土捏成他們認為的模樣…





















有沒有發現,孩子長出的動物,都很有自己的性格!

也有決定讓它成為"什麼都不是"的奇怪模樣,也就是在這個地球上還找不到這種動物來,這樣的勇氣,真的令我在內心十分驚嘆啊!

還有的孩子還"保留了蛋殼",是安全感乎?

有的孩子形塑了美麗的蛋形後,不願將蛋變成動物,皆可顯現出他們內在目前的狀態……




四、不知道蛋的下集

上回讓孩子用自在的方式長出形狀
將孩子拉到一個平行的位置。
於是這回將可以更進階,
有了小規定,必須不能用"拼接"方式

於是我將故事發展下集,說:「原來,這顆蛋的蛋殼,就是它身體的一部份,
所以要長出頭來看看這個世界
(我同時示範將我手中的泥蛋,按出一顆頭),
要把它"從蛋形捏出來",
而不是捏/拔下來再撮、再接下去…
只要你將它從蛋殼捏出來的,就不能成為它的身體的部份了…」


連蛋都長得不一樣的孩子:







孩子這次的作品被規定不能用拼接的方式,
要直接從蛋按壓出動物,
這對指頭使力的功夫更有挑戰性,
所以完成作品的速度變慢了,
但卻可以讓他們更細細長出自己的作品
也更靠近自己的內在。














泥塑課真的是捏泥巴啊,
除了練就指功
也深深療癒著孩子,
欣賞他們獨一無二作品的同時,
您是否也一樣同時被療癒了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